第一章
您對《聖經》有何看法?
《聖經》真的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嗎?它是否被正確無誤地保存了幾千年以作為宇宙創造者的獨特揭示呢?還是它只是人類創造的一套神話和寓言?《聖經》中是否包括了正確的書卷,或是遺漏了重要的文獻,以致改變了我們對上帝、耶穌基督和基督教的看法?我們可以相信經書嗎?《聖經》在今天是否重有著生死攸關和現實的意義呢?
發現《聖經》的真理,可能會是您有生以來最重要、最刺激的經歷之一。儘管批評者抨擊《聖經》,傳教士也忽視或輕描淡寫《聖經》的許多教導,但《聖經》包含了我們現代世界幾乎完全缺失的知識層面。《聖經》揭示生命的真正目的。《聖經》的預言不僅預告了古代國家的興衰,還解釋了今天頭條新聞中世界事件的真正意義,以及這些事件的發展方向。儘管有數百萬人受到了蒙蔽,《聖經》遠不止是一本虔誠的靈修書,或是為煩惱和喪親者提供安慰的熏香!
今天,很多受過教育的人都假定科學和現代學術已經徹底否定了《聖經》。這種假設之所以盛行,是因為許多人對《聖經》所知甚少。現今許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繼續證實經書的歷史正確性之發現。反而,人被鼓勵相信所有的宗教都是同樣可信,或同樣不切實際,卻從未比較過這些宗教的原始資料。因此,數百萬人不知道《聖經》是如何獨一無二,以及有甚麼令人驚奇的特點,將它與所有其他宗教書籍區分開來。
在您接受《聖經》「就像其他書籍一樣」這個觀念之前,您需要自己檢視證據。這些證據會讓您大開眼界,而且信息非常豐富,可能會改變您的生命!您需要了解為什麼今天有這麼多人懷疑《聖經》的可信性,以及《聖經》的真理對您的未來有什麼意義。
態度的改變
幾千年來,猶太人和基督徒都相信《聖經》是全能的上帝所默示的話語,並為此而犧牲。古往今來,對立者和持懷疑態度的人一直在挑戰、攻擊和嘲笑《聖經》。教宗和異教的羅馬帝王試圖毀掉經書,甚至篡改其字句。然而,在這些動盪的世紀中,《聖經》被小心翼翼地保存下來,其訊息也以非凡的方式傳播開去!
《聖經》無疑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書。它被翻譯成的語言比其他文學作品都多。在今天活着的人中,有超過20億至少在名義上接受它的教義。即使如此,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聖經》對整個西方文明的進程產生了何其深遠的影響。數百萬人不明白《聖經》的律法和教導,千百年來為整個西方世界的社會價值和法律制度提供了基礎。艾薩克・牛頓爵士是他那個世紀最聰明的人之一,他說:「《聖經》的真實性比任何庸俗的歷史都更確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談到《聖經》時說:「這本書說明了英格蘭至高無上的地位」。美國總統安德魯・杰克遜說:「先生,那本書是我們共和國屹立不倒的磐石」。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評論說:「沒有上帝和《聖經》是不可能治理世界的」。法國的拿破崙觀察到:「《聖經》不只是一書本,而是有生命的造物,具有征服所有反對它的人的力量」(《海萊〈聖經〉手冊》[Halley's Bible Handbook],第18-19頁)。
但自這些言論發表以來,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天,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都可以找到《聖經》。可是,在以《聖經》原則為基礎的西方國家,對《聖經》的尊重卻急劇下降。有一種普遍的觀念認為《聖經》只是另一本書而已,它的教導陳舊、過時、與我們現代生活無關。許多人極度懷疑經書是上帝所默示的。住在這些曾經派遣手持《聖經》的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傳播福音,和學會修讀《聖經》的國家的數百萬人,甚至不能說出《聖經》中書卷的名稱,或者解釋《聖經》裡基本的教義。近數十年來所做的調查顯示,甚至許多自稱基督徒的人對《聖經》的真正了解也很少。美國的硬幣宣稱:「我們信靠上帝」。然而,最近的立法和司法判決使在美國公共建築物內展示十誡或讓學生在學校祈禱成為非法行為!
是什麼讓那些曾經對經書深信不疑的國家對《聖經》的態度產生如此深切的轉變?為何現在數以百萬人懷疑《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為何數十億人在其他地方尋找在《聖經》中清楚找到的答案?為何人們沒有認識到《聖經》中的預言清晰揭示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甚至是特定國家的未來?為何現代人選擇忽略這本揭示未來重要細節、解釋和平之道和人類存在最終目的的書?為何今天如此重要的資訊對這麼多人來說仍然是隱藏着的呢?
這些重要問題的答案讀起來就像一本充滿危險、陰謀和冒險的小說。你會對關於《聖經》的信息感到驚訝,這些信息很容易獲得,但在很大程度上不獲賞識或被忽視。您會驚訝地發現追求權力的宗教領袖如何扭曲經書,以支持錯誤和反《聖經》的教義。
您對經書了解得越多,就越會發現您可以相信《聖經》,因為《聖經》是由一位活在今日的真上帝所默示和保存的!《聖經》是堅立於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而不是於神話和虛構上的。這本小冊子所提出的憑證將闡明這一點。
對經書的挑戰
今天有許多人認為要相信《聖經》,就必須對科學和歷史的事實不加理會,只需「盲目相信」。有些信徒喜歡這句老話:「上帝說的。我相信。這就解決了」⸺但這種說法與主宰我們這個時代的懷疑主義並不相符。其他人則想忽視經書清楚說明的內容,而想出一些方法來「協調」《聖經》與現代人的喜好。許多神學家教導說,《聖經》只有在談到廣泛的靈性原則時才具有權威性,並建議《聖經》中的科學或歷史細節只是人類作者不可信賴的補充。
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的羅馬天主教主教於2005年10月發表的一份文件中,反映出這種希望《聖經》能適應現代世界的願望。在《經書的恩賜》(The Gift of Scripture)中,一眾主教警告說,雖然他們認為《聖經》中關於救恩的經文是真確的,但「我們不應期望《聖經》在其他事宜完全準確......我們不應期望在經書中找到完全的科學準確性或完全的歷史準確性」。儘管如此,主教們仍表示尊重經書,告訴他們的信徒:「我們重新發現《聖經》是珍貴的寶藏,既古老又常新」。這些心懷二意的說法反映了今日許多神學家的心態,他們聲稱尊重《聖經》卻否定其權威。當宗教領袖敦促人相信一本在許多議題上都不可信的書時,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家的教會出席率大幅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聖經》淺白的教義與今日許多宗教領袖所宣揚的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徒保羅並不鼓勵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只相信」耶穌,僅僅「憑信心」接受《聖經》和基督教的教導。相反地,他告訴他的聽眾:「凡事要察驗:美善的事要持守」(〈帖撒羅尼迦前書〉5:21)。保羅促請人查考事實,相信他們可以證明為真實的事!他的告誡反映了〈舊約〉經文,在這些經文中,上帝挑戰古代以色列人「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拉基書〉3:8-10)。上帝敦促以色列人試驗他的應許,並應許會祝福他們,以證明他是真實的,他的諾言是確實的!保羅知道真正的宗教信仰涉及證據、保證和確定性,而不是「盲目相信」。他寫道:「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希伯來書〉11:1)。根據《聖經》,信心應該建立在確鑿的證據上,而不僅僅是心中溫暖、模糊、情緒化的感覺。您絕不應該罔顧事實而相信某些事情,這包括相信《聖經》的真實性和權威!
使徒彼得強調經書和基督徒信息的可信性,他寫道:「我們從前把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來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一些捏造出來的無稽傳說,我們是曾經親眼見過他的威榮的人」(〈彼得後書〉1:16)。彼得也叮囑他的讀者要「要……記得聖先知預先所說的話」,因為「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質疑和嘲笑經文,「說:『他要來臨的應許在哪裏呢?』」(〈彼得後書〉3:1-9)。彼得挑戰普遍對經書的錯誤觀念;他沒有試圖淡化基本的經文教導。
《聖經》清楚揭示使徒作者是經書和基督教信仰教義的倡導者!他們知道他們傳的是真理!他們的做法遵循了他們的導師耶穌基督的榜樣。〈新約〉顯示基督傳道的方式令他的聽眾感到驚訝。「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對他的教導都感到驚奇,因為他教導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馬太福音〉7:28-29)。
經書的內容可以歷史事實和現代科學與考古學的發現來驗證。更重要的是,《聖經》提供了人生重大問題的答案。《聖經》中數百個詳盡的預言不僅準確地揭示了世界事件的未來進程,而且使《聖經》有別於所有其他宗教書籍!《聖經》所提供的知識層面簡直是任何其他渠道都所無法提供的。
有了這麼多的證據,我們今天面對的真正問題只是我們可否相信《聖經》。當您閱讀這本小冊子時,您會發現答案是:「是的,我們可以!」
第二章
預言:《聖經》獨特的層面
許多人假設所有的宗教都同樣可信,信教的人都崇拜同一個神,而且各種宗教的聖書都有同等的價值。然而,事實卻大相逕庭!學者自信地聲稱,沒有人能有把握地預測未來⸺並且只有傻瓜才會嘗試!可是,這些說法忽略或忽視了《聖經》預言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現象,而這正是《聖經》與以往任何曾經撰寫過書籍的不同之處。
《聖經》中的上帝聲稱他能預測未來,並將之實現!《聖經》中有數百個預言已經成真,並得到歷史的證實。《聖經》中也包含數十個今天正在實現的預言!《聖經》預言解釋今日頭條新聞中全球事件的真正意義。《聖經》預言也揭示了現代世界主要國家⸺以及人類⸺的未來!無論是宗教性或世俗性的書籍,都無法做到如此精確和詳盡!預言顯然是《聖經》最顯著的特色!
請注意著名的〈舊約〉學者艾基新博士(Dr. Gleason Archer)所說的這句令人驚訝的話:「《聖經》有別於世上任何其他書籍。這是唯一一本以獨一真神的書面揭示自居的書籍,旨在拯救人類,並通過許多無懈可擊的證據證明其神聖權威。其他宗教文獻,例如回教的《可蘭經》,也許聲稱是真主的話語,但卻沒有像《聖經》一樣擁有自我認證的證明(例如預言應驗的現象)」(艾基新,《舊約概論》[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1996年,第9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
另一個權威資料來源指出:「《聖經》是上帝默示的最有力證據之一,就是其預見性預言。與其他任何書籍不同的是,《聖經》提供了許多具體的預言,有些在數百年前就已經記載下來了,這些預言確實已經實現,或者指向未來實現的某個特定時間」(蓋司勒[Geisler],《貝克基督教護教學百科全書》[Baker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Apologetics],1998年,第609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舊約〉教授米爾頓・費雪(Milton Fisher)認識到「以色列的先知主義與周遭文化中表面相似的現象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以色列先知的訊息類型與著作都是無與倫比的」(康福特[Comfort]編輯,《〈聖經〉的來源》[The Origin of the Bible],2003年,第105-106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另一位學者指出,「《聖經》……是這五千年來最引人注目的著作……。這是唯一一本由人或一群人製作的書籍,而當中含有大量關於個別國家、以色列、地球上所有的民族、某些城市,以及彌賽亞來臨的預言。古代世界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來預測未來,稱為占卜,但在希臘和拉丁文學的全部範疇中……我們找不到任何真正具體的預言,談及在遙遠的未來將會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也找不到任何預言談及人類將要興起一位救世主」(史密斯[Smith],《無與倫比的書》[The Incomparable Book],2015年,第5-6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這些絕對是非凡的聲明,清楚承認《聖經》預言的獨特性!
對預言的挑戰
能夠精確而持續地預測未來根本不是人類的特質。就連最優秀的戰略策劃專家也承認,要給未來將會發生的事作詳細的預言⸺尤其是地緣政治事件⸺不論任何詳細的程度,要作短期的預測已經是很困難,長期的預測實際上更是不可能。然而,《聖經》屢次以驚人的精確度和顯著的細節,預言了顯赫人物、國家和帝國的興衰!《聖經》學者已經確定,《聖經》裡超過四分之一的篇幅⸺約27%⸺是專用作預言的;而《聖經》裡有超過1,800個預言,當中有許多是非常具體的。數百個具體的預言是在它們確切實現的幾個世紀之前就已經記載下來的;它們確鑿證實了全能的上帝是存活的,並他掌控着未來的事情!
當《聖經》中的上帝挑戰慣持懷疑態度的人預測未來並使其實現時,經書就明確說明了這一點!透過先知以賽亞的筆,上帝發出雷霆,「你們要指明未來的事,使我們知道你們是神明……看哪,你們屬乎虛無,你們的作為也屬虛空;那選擇你們的是可憎惡的」(〈以賽亞書〉41:23-24)。又說,「要追念上古的事,因為我是上帝,並無別的;我是上帝,沒有能與我相比的。我從起初就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便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以賽亞書〉46:9-10)。這些經文大膽地指出,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並以《聖經》中的上帝所聲稱他能(包括過去及未來)實現的程度,使預測實現!
這種精確預言未來的獨特能力,將《聖經》與其他任何的著作區分開來。《聖經》學者認識到:「其他的典籍如《可蘭經》,《摩門經》,和﹝印度教﹞《吠陀》的某些部分,都聲稱受到神聖的啟示。但是,這些典籍裡都沒有包含預見性的預言。因此,得到實現的預言強有力地顯示《聖經》獨一無二的神聖權威」(蓋司勒與尼克[Nix]編輯,《聖經綜覽》[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1986年,第196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聖經》裡的預言與人類試圖預測未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項對25名頂級通靈者的研究發現,他們所作的預測當中,有92%是完全錯誤的,而偶然性或對環境的一般了解可以解釋其餘8%的準確率(蓋司勒,1998年,第615頁)。16世紀法國一位名叫諾齊擔瑪士(米歇爾・德・諾特雷達姆)的通靈者,他這個涉獵占星術、煉金術和其他密宗儀式,任何熟識其所謂預言的人都知道,他那含糊不清的經節根本不能和《聖經》的預言相提並論。在準確一致應驗之前幾個世紀給出的預言,是證明《聖經》是上帝默示的一些最令人驚嘆的證據!
數以百計關於耶穌基督的預言!
《聖經》中一些最顯著的預言應驗例子,是那些在耶穌基督誕生幾百年前就準確預言了他的生、死和復活的具體細節的預言!在他出生前幾個世紀寫下的200多個預言,預言了他一生中的特定事件,並一字不差地應驗了。在伯利恆(〈彌迦書〉5:2;〈馬太福音〉2:3-8),他將由童貞女出生,名叫以馬內利(〈以賽亞書〉7:14;〈馬太福音〉1:23)。將是大衛的後裔(〈馬太福音〉1:1;22:42-45)。他將寄居在埃及(〈何西阿書〉11:1;〈馬太福音〉2:13-15)。他的出生將引發一場對兒童的屠殺(〈耶利米書〉31:15;〈馬太福音〉2:16-18)。他會住在加利利(〈以賽亞書〉9:1-2;〈馬太福音〉2:19-23)。他會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撒迦利亞書〉9:9;〈馬太福音〉21:1-5)。他會與犯罪的人同死,埋葬在財主的墳墓中(〈以賽亞書〉53:9,12)。他會在三天後復活(〈馬太福音〉12:40;〈約拿書〉1:17)。
幾個世紀前記錄在希伯來經書中的數百個特定預言的顯著應驗,毫無疑問地證明了耶穌就是《聖經》中預言的彌賽亞和上帝的兒子。應該注意的是,「伊斯蘭教不能指出任何發表在穆罕默德出生前數百年,關於他到來的預言。任何異教的創始人也不能……正確地識別任何專門預言其出現的古代文本」(史密斯,2015年,第6頁)。有些穆斯林學者引用〈舊約〉的經文,例如〈申命記〉18:15-18,說這些經文預言了穆罕默德,但實際上是耶穌基督在穆罕默德誕生前600多年實現了這些預言(參閲〈馬太福音〉21:11;〈路加福音〉1:76;24:19;〈使徒行傳〉3:18-22)!《聖經》關於耶穌基督的預言,在所有的宗教著作當中是獨一無二的。
城邑和國王
《聖經》中有超過1,500個預言,詳細預言了顯赫城邑、國王和王國的未來。關於腓尼基古城推羅經已應驗的預言,為《聖經》預言的力量和準確性提供了發人深省的證明。以西結記錄他的預言時(約公元前585年),推羅是古代世界的大城市之一。它位於一個島嶼上,處於控制地中海商業的海上貿易網的中心。推羅是一個富裕的商品集散地,四周圍繞著150英呎高的城牆,被認為是堅不可摧的。《聖經》記載,當尼布甲尼撒和他的巴比倫軍隊攻佔耶路撒冷時,推羅的民眾歡欣鼓舞。他們期望可以進入穿過耶路撒冷的寶貴內陸貿易通道。作為回應,上帝對推羅未來的毀滅發出了一系列具體的預言。以西結寫道,「……『因推羅向耶路撒冷說:「啊哈!那眾民之門已經破壞……」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看哪,我與你為敵,使許多國家湧上攻擊你,如同海洋使波浪湧上一樣。他們要破壞推羅的城牆,拆毀它的城樓。我也要刮淨它的塵土,使它成為光滑的磐石。推羅必成為海中的曬網場……將你的石頭、木頭、塵土都拋在水中……你不得再被建造,因為我⸺耶和華已這樣說了。這是主耶和華說的』」(〈以西結書〉26:2-14)。
要了解以西結預言的力量和規模,試想像有人試圖預測未來2,500年紐約或倫敦會發生什麼事!然而歷史記錄了以西結的預言是如何應驗的。在公元前585年,尼布甲尼撒開始對推羅進行了13年的圍攻。當時眾多國家會像波浪一樣襲擊推羅,而尼布甲尼撒的國家是其中的第一個。大約在公元前530年,波斯人取得推羅的控制權。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摧毀了推羅城的大陸部分,並將瓦礫丟入海中,以建造一條堤道,用來攻打島城。當亞歷山大征服推羅島要塞時,他推倒了城牆,將這座城市夷為廢墟。正如研究腓尼基人的專家格倫.馬科(Glenn Markoe)寫道:「亞歷山大的征服……標誌著推羅和腓尼基末日的開始……推羅很快就在商業上復甦……但永遠不會完全回復到它之前所享有的榮耀」(馬科,《腓尼基人》[Phoenicians],2000年,第61頁)。希臘人和羅馬人後來統治了這座城市的剩餘部分。公元前638年,穆斯林軍隊佔領推羅城。十字軍於1124年奪回該城,並將其作為軍事行動的中轉站。1291年,穆斯林軍重新佔領推羅城,並將其夷為廢墟,「之後她再也沒有恢復任何重要性」(朗曼[Longman]與加蘭[Garland]編輯,《釋經家〈聖經〉註釋》[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2012年,第870頁)。今天,在曾經引以為傲的推羅城遺跡附近,有一個小漁村,但這座城市古代的權威與輝煌,以及廣泛的貿易網絡,都已不復存在。這座古代世界最富有城邑之一的遺址,正如《聖經》所預言,已成為「曬網場」。
《聖經》中預言推羅附近的其他城邑也會有血腥的歷史,但卻有不同的未來。西頓是一座崇拜偶像的腓尼基城市,位於推羅以北約20英哩處,以藝術金屬製品和精美布料而聞名。《聖經》預言揭示,西頓將有一段血腥的歷史,並遭受瘟疫之苦,但會「知道我是耶和華」(〈以西結書〉28:21-23)。上帝並沒有預言西頓會完全毀滅或被遺忘。據歷史記載,亞述人曾於公元前678年毀滅西頓,但該城仍得以重建,並在遭受毀滅性的瘟疫後臣服於尼布甲尼撒。波斯人於公元前351年左右燒毀了這座城市。敘利亞和埃及爭奪西頓,西頓成為羅馬統治下的自由城市。《聖經》指出耶穌可能到過西頓(〈馬太福音〉15:21),而且西頓人聽過耶穌傳福音(〈馬可福音〉3:7-8)。使徒保羅也曾造訪西頓(〈使徒行傳〉27:3)。今天,現代的西頓以花園和橘子園聞名。《聖經》預言為推羅的姊妹城西頓勾勒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而且正如經書所預言的,這一切都實現了!
公元前700年左右,先知以賽亞記錄了幾個關於巴比倫帝國的衰落和巴比倫城被毀的具體預言(參閲〈以賽亞書〉13;14)。在以賽亞預言的時候,巴比倫處於亞述人的統治之下,在接下來的一百年內不會成為一個強國。然而,以賽亞預料到巴比倫將會在尼布甲尼撒的統治下,以其空中花園、華麗的宮殿、奢華的生活、龐大的城牆和軍事征服而實現未來的輝煌。以賽亞還提前幾百年預見了瑪代人對巴比倫的毀滅,以及這座城市的荒涼結局!以賽亞的預言說道:「有關巴比倫的默示……我必激起瑪代人攻擊他們……巴比倫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誇耀的華美,必像上帝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一樣;國中必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阿拉伯人不在那裏支搭帳棚……曠野的走獸躺臥在那裏……它的日子必不長久」(〈以賽亞書〉13:122)。歷史記載這些預言都應驗了:「﹝公元前﹞539年,巴比倫落入瑪代人和波斯人之手……。這座城市於478年被薛西斯摧毀,並最終在公元前4世紀被遺棄」(亞歷山大[Alexander]與亞歷山大[Alexander]編輯,《埃德曼斯〈聖經〉手冊》[Eerdmans’ Handbook to the Bible],1973年,第382頁)。
被揀選的一族
《聖經》中一些最精彩和出人意表的預言是關於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後裔: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上帝選擇使用他們來實現特殊的目的(〈出埃及記〉19:1-6)。上帝應許亞伯蘭(亞伯拉罕),作為順服的回報,他的後裔將變得偉大,並成為世界的祝福(〈創世記〉12:1-3)。後來的預言指出,雅各的後裔透過瑪拿西和以法莲最終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以及強大的「許多﹝集團、聯邦政府﹞國家」,他們與雅各的其他後裔一起,在《聖經》預言中被稱為以色列人(〈創世記〉48:14-22)。在《聖經》中,以色列和以色列人兩個詞一般適用於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後裔。猶太人是猶大的後裔,而猶大只是雅各的其中一個兒子。在更特定的意義上,以色列適用於組成以色列國(首都在撒瑪利亞)的十個支派的後裔,當所羅門王國分裂時,以色列國脫離了猶大國(首都在耶路撒冷)(參閲〈列王記上〉第12章)。猶太人與其他以色列民族在《聖經》上的區別是理解《聖經》預言的重要關鍵。
〈創世記〉第49章包含了一系列驚人的預言,預言以色列人⸺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後裔⸺「日後」將如何被識認。呂便將變得強大並有氣勢,但民族缺乏穩定性;想想這個描述如何形容法國。猶大(猶太人)將提供彌賽亞,並保留對上帝律法的知識。西布倫將居住在海邊,成為一個商業民族;這種描述讓人聯想到現代的荷蘭。但從中東的基地遷移到其他地方,會留下自己的印記;這種描述讓人聯想到丹麥和愛爾蘭。約瑟(以法蓮和瑪拿西)將成為一個開拓殖民地的民族,居住在地球上精選的地方⸺並且「與兄弟有分別」⸺這個描述非常適合用來形容前英聯邦國家和美國(參閲〈創世記〉49:22-26)。這些非凡的預言不只應驗在猶太人身上,世人所謂的「以色列」,也應驗在以色列「全家」中的其他十一個民族身上。這些預言揭示了雅各十二個兒子的現代後裔⸺以色列子孫⸺的身份和所在地的關鍵。如需更詳細的討論,請索取我們的免費小冊子《預言中的美國和大不列顛》。
了解以色列民族的真正身份不僅是了解《聖經》預言的關鍵;這種知識對上帝的教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教會必須完成耶穌所賦予的使命。耶穌委託他的門徒「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宣講即將到來的上帝的國度,並警告以色列人,他們將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在末日面臨可怕的試煉(參閲〈耶利米書〉30:7-24)。耶穌的門徒很認真地執行這項使命。在他們的時代,以色列的支派並沒有「迷失」。使徒雅各在他的書信中寫道:「散居在各處的十二個支派的人」(〈雅各書〉1:1)。約瑟夫(Josephus)透露,在使徒的時代,「有十個支派在幼發拉底河另一邊……人數極多」(《猶太古史》[Antiquities of the Jews],第十一卷,第5章,第2節)。這解釋了為何幾位使徒,包括彼得和安得烈,都朝著那個方向去。
歷史資料也顯示彼得、保羅等人曾前往西歐和不列顛傳福音。這些主要使徒到西方去的明確含意是,以色列人就在那裡!如果考察古愛爾蘭的歷史,就會注意到哪個以色列部落的名字出現在記錄中。當您研究〈創世記〉第49章中有關雅各後裔的特徵和未來歷史的預言時,您會注意到他們與目前居住在歐洲西北部或從歐洲西北部移居的民族之間的關聯!當您了解現代以色列國家的身份時,您就可以開始從《聖經》預言中了解這些國家以及《聖經》預言中提到的其他國家的未來!
各國的未來
《聖經》裡的預言不僅關乎遠古歷史。〈但以理書〉包含詳細而全面的預言,提供了從尼布甲尼撒的巴比倫時代到末日耶穌基督再來的歷史輪廓。現代的批評者為了抹煞〈但以理書〉中的預言和超自然元素,復興了三世紀來自推羅的異教哲學家波斐利(Porphyrius)所提出的觀點。波斐利(又稱為Porphyry)聲稱〈但以理書〉是在公元前二世紀,在書中記載的事件已經發生之後才寫成的偽作!然而,這個理論與事實不符。〈但以理書〉提供了可作核實的確切日期、地點和名字。先知以西結與但以理是同時代的人,並且非常尊敬地提到他(〈以西結書〉14:20)。〈但以理書〉被廣泛認為是受默示的,並在公元前二世紀被收錄在《希伯來聖經》中。耶穌承認但以理是這本書的作者(〈馬太福音〉24:15)。一個被受尊敬的消息來源指出:「〈新約〉預言中提到〈但以理書〉的次數比提及〈舊約〉中任何其他書卷都多。而且,它比《聖經》中任何其他書卷都包含更多已應驗的預言」(參閲蓋柏林[Gaebelein]編輯,《釋經家〈聖經〉註釋》[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1981年,第7卷,第3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
但以理記錄了一個關於巨大之像的夢(〈但以理書〉2)。像的四個部分⸺頭、胸膛、腹部和腰、腿和腳⸺描繪了將來會出現並且主宰地中海世界的四個帝國。《聖經》學者現在認定這些帝國為:巴比倫帝國、瑪代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統治下的希臘馬其頓帝國,以及羅馬帝國。但以理也揭示,耶穌基督在這個世代結束時,再來在地上建立他的國度之際,會打擊羅馬帝國最後的殘餘⸺腳和腳趾(鐵和泥做的)(〈但以理書〉2:41-45)。但以理將這四個帝國形容為四隻獸,並給每隻獸作了詳細的講述。第三個帝國(亞歷山大統治下的希臘馬其頓帝國)被描繪成有四個頭(〈但以理書〉7:6)。歷史記載亞歷山大死後,他的帝國分裂成四個部分,這約在但以理記載預言的300年後發生。但以理將第四獸(羅馬帝國)描述為有十隻角,代表「從這國中興起的十個王」(〈但以理書〉7:7,24)。歷史記錄了幾個世紀以來為延續或復興羅馬帝國的許多嘗試。這些嘗試都發生在歐洲,包括查理曼大帝、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拿破崙和墨索里尼時期的復興。根據《聖經》預言,最終的復興將會由一個稱為「獸」的人帶領,他會得到一個稱作「假先知」的宗教領袖支持(參閲〈啟示錄〉13;17)。有關這些末世預言發展的更多信息,請索取我們的免費小冊子《〈啟示錄〉裏的獸神話》。
但以理也提到一個「小角」,將不會承認前三次延續羅馬帝國的嘗試,但會密切參與羅馬帝國後來各種形式的復興。預言這個人物會說話「抵擋至高者,折磨至高者的眾聖者,又改變節期和律法」(〈但以理書〉7:8,20,24-25)。這個「小角」預示那些自稱是「基督的代治者」(意指「代替基督」)的宗教領袖,他們透過宗教裁判所謀殺信奉《聖經》的基督徒,並以異教的節日取代《聖經》所吩咐的聖日。其他預言指出這個「小角」是一個顯著的宗教人物,其後世的同事將在導致耶穌基督再來的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帖撒羅尼迦後書〉2;〈啟示錄〉13;17)。
但以理像的十隻腳趾(〈但以理書〉2:40-43)相當於十個國王,他們將把權力和權威交給「獸」,「獸」是一個勢力強大且具欺騙性的政治領袖,他將在耶穌基督於世代的終結再臨之前出現在歐洲的舞台上(〈啟示錄〉17:1-13)。這位政治領袖將得到一位強大的宗教領袖的支持,並受到其影響,這就是「小角」的最後顯現。就像他的前輩一樣,這位「小角」將在世界政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啟示錄〉13;17)。根據歷史記錄,羅馬天主教教宗曾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加冕,教宗和主教長久以來一直影響著歐洲的政治。但以理像中十隻腳趾的鐵和泥預言爭吵不休的歐洲國家,試圖透過向中央政府交出主權來組成一個聯盟(類似歐盟在布魯塞爾所做的事)。目前,以舊羅馬帝國為藍本建立一個統一歐洲的嘗試,已經得到多位教宗和羅馬教會的支持。〈但以理書〉和《聖經》的其他書卷指出,這些非凡預言的最終實現將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諷刺的是,當這些古老而詳盡的預言在今天得以實現時,羅馬教會的領袖卻堅持〈但以理書〉和〈啟示錄〉中所使用的象徵語言「不能按字面解讀。我們不應該期望在這本書﹝〈啟示錄〉﹞中發現有關世界末日的細節」(〈天主教會不再信奉《聖經》的真理〉《泰晤士報》,2005年10月5日,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然而這正是這些預言書所聲稱要揭示的!今天,對於真正想了解世界事件走向的人的挑戰是:您相信誰,神學家還是《聖經》?這就是為何要判斷《聖經》是否真正是上帝話語的原因⸺是事實還是虛構!
世界的終結
可悲的是,現代的懷疑論者,甚至許多自稱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不相信世代終結的想法,認為那純粹是幻想和瘋狂的世界末日言論。然而《聖經》對歷史有一個直線的看法,描繪出所有事件都會走向高潮。〈但以理書〉中的預言就是這樣,其高潮是耶穌基督的再來,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耶穌暢所欲言,詳細講述了標誌世代終結的特定事件。當耶穌的門徒問他:「你來臨和世代的終結有什麼預兆呢?」他沒有像今天的許多神學家那樣轉彎抹角,也沒有試圖迴避回答這個問題(〈馬太福音〉24:3)。他告訴門徒要警醒,他們會看到宗教混亂和欺騙現象普遍存在,暴力、戰爭、種族衝突、飢荒、疾病流行和全球規模的自然災害的報導也越來越頻繁(〈馬太福音〉24:4-7)。
這些正是現今佔據我們新聞頭條的報導!而耶穌說這只是「災難的起頭」(〈馬太福音〉24:8)。基督繼續揭示,基督徒將受到全球性的迫害,但是上帝國度來臨的真福音仍將「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終結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耶穌說,導致這個時代高潮的所有這些事件,都將發生在這個星球上生命的存在受到威脅的歷史時刻。請注意耶穌的描述「若不﹝因耶穌再來﹞減少那些日子,凡血肉之軀的,就沒有一個能得救;可是為了選民,那些日子將減少」(〈馬太福音〉24:22)。耶穌告誡門徒要警醒⸺保持警惕⸺這樣他們才能意識到這個世界的文明何時進入最後的時刻(〈馬太福音〉24:36-44;25:1-13;〈馬可福音〉13:32-37;〈路加福音〉21:34–38)。
在1950年代,世界各國領導人首次意識到,隨著核武的發展,人類已經擁有了毀滅地球表面所有生命的能力。這直到20世紀下半葉才成為可能!從1950年到今天,我們看到愛滋病在全球蔓延、抗藥性結核病捲土重來、以及禽流感和其他傳染病的國際大流行威脅,這只是巧合嗎?今天我們關注全球暖化的威脅和全球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這只是巧合嗎?這一切都發生在國際恐怖主義恐慌日益加劇、中東衝突不斷升級的背景下,而這些都是經書很早以前就預言到的,這只是巧合嗎?這全都是巧合,還是我們看到《聖經》中詳細描述末世的古老預言正在逐漸實現?這些準確得令人驚訝的預言使《聖經》有別於地球上的任何其他書籍,也證明《聖經》是「上帝用指頭」所寫的。
第三章
《聖經》是上帝默示的嗎?
《聖經》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其明確地聲稱是全能上帝默示的話語。我們可以從使徒保羅的話中看到這一點,他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希伯來人,他寫道:「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摩太後書〉3:16)。使徒彼得寫道,經書的內容「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而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得後書〉1:21)。對早期教會領袖來說,「默示並不是一種壓倒作者意識的狂喜,而是一種高度的啟發及對上帝揭示的冷靜認識……延伸到經書的每一個字」(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38頁)。經文指出,早期教會也承認,上帝默示《聖經》作者運用他們自己的心思和風格,寫出上帝希望他們寫的內容。
《聖經》以上帝與摩西共事的方式來描述神聖默示的過程:「上帝吩咐這一切的話……摩西將耶和華一切的命令都寫下來……當摩西把這律法的話寫完在書上……摩西吩咐……利未人……『把這律法書拿來,放在……約櫃旁』」(〈出埃及記〉20:1;24:4;〈申命記〉31:24-26)。幾個世紀後,以斯拉和尼希米向以色列人民宣讀「摩西的律法書」,這本書也被稱為「上帝的律法書」(〈尼希米記〉8:1,18)。耶穌承認其神聖的默示,他說:「你們沒有念過摩西書中……所記載的……上帝對摩西說」(〈馬可福音〉12:26)。先知耶利米也記錄了類似的經歷:「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你要將我對你說過的一切話都寫在書上』」(〈耶利米書〉30:1-2)。「耶和華如此說」這句話在〈舊約〉中使用了350多次,清楚暗示了經書的話語來自上帝。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其他宗教書籍可能聲稱像《聖經》般受到神聖的啟發,但它們缺乏證實《聖經》真實性的具體特徵。
《聖經》不僅聲稱是上帝所默示的,還聲稱是唯一真上帝揭示的最終真理來源。使徒約翰寫道:「你的道就是真理」(〈約翰福音〉17:17)。大衛寫道:「你的律法是確實的……你一切的命令是確實的……你話語的精髓是真實的」(〈詩篇〉119:142,151,160)。先知以賽亞斷言:「當以教誨和律法書為準;人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沒有黎明」(〈以賽亞書〉8:20)。以賽亞的意思是,如果陳述和想法與經書不符,我們就能認出那是虛假的。使徒保羅也稱經文為「真理的話」(〈提摩太後書〉2:15)。
這些陳述與本丟彼拉多所說的「真理是甚麼呢?」的不確定的話形成了鮮明對比。(〈約翰福音〉18:38)。今天,許多懷疑論者和憤世嫉俗者也抱持著與彼拉多相同的疑問。然而,《聖經》大膽的宣稱顯示,《聖經》的作者清楚相信他們所記錄的話是絕對真實的,是由一位智慧且全能的上帝所默示的(參閲〈創世記〉17:1;〈詩篇〉86:10;〈猶大書〉25)。真理是什麼?你必須為自己去證實!
《聖經》一再強調「耶和華是真上帝」(〈耶利米書〉10:10;另參閲〈約翰福音〉17:3;〈帖撒羅尼迦前書〉1:9;〈約翰一書〉5:20)。經書記載,當古埃及祭司看到摩西所宣告的奇蹟,並看到他們自己的神無能為力時,他們得出結論:「這是上帝的手指」(〈出埃及記〉8:16-19)。但以理記載,巴比倫異教國王尼布甲尼撒在遇到《聖經》中的上帝後,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你們的上帝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是奧祕的啟示者」(〈但以理書〉2:47)。《聖經》記載,使徒保羅因看見雅典「滿城都是偶像」而深感痛心,便向迷信的希臘哲學家教導真實上帝的事(〈使徒行傳〉17:16-34)。欲了解關於《聖經》中真實上帝的更多信息,請索取我們的免費小冊子《真實的神:憑證與應許》。
《聖經》所傳達的信息明確不含糊:經書是真實上帝所默示的話語,是真理的終極來源!今天許多人很難相信這一點,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懷疑的時代,甚至所謂的《聖經》學者也懷疑《聖經》是否真的是上帝的話語。然而,《聖經》大膽宣稱,它是全能上帝所默示的話語,而且全部是真實,這可以透過歷史記錄和考古發現得到驗證。任何人只要願意去看,證據就在那裡!
批評者挑戰《聖經》
經書大膽斷言「上帝的話永遠立定」,「主的道永遠常存」(〈以賽亞書〉40:8;〈彼得前書〉1:25)。大衛王寫道:「他的信實直到萬代」(〈詩篇〉100:5)。然而,幾世紀以來,敵對者和批評者一直試圖削弱、貶低、藐視和毀滅經書,甚至嘲諷《聖經》中的上帝。《聖經》警告說:「不要自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加拉太書〉6:7)。〈舊約〉記載,在亞述入侵猶大期間(約公元前700年),異教亞述王西拿基立在希西家王和耶路撒冷人民面前嘲笑以色列的上帝(〈歷代誌下〉32:9-19)。不久,「耶和華就差遣一個使者進入亞述王的營中,把所有大能的勇士……盡都滅了。亞述王滿面羞愧地回到本國,進了他神明的廟中,他幾個親生的兒子在那裏用刀殺了他」(〈歷代誌下〉32:21)。
歷史記錄證實,西拿基立並沒有征服耶路撒冷,而是被他自己的兒子殺死了。世俗歷史並沒有解釋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不過,《聖經》揭示當懷疑論者和批評者嘲笑真正的上帝時,可能會產生可怕的後果!僅次於出走埃及,這是上帝對以色列歷史最戲劇性的干預之一,世俗歷史的事實也支持《聖經》的記載。順帶一提,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敘述西拿基立也遭受了一次尷尬並帶有超自然色彩的挫折,當他的軍隊入侵埃及時,一群田鼠咬碎了他們的武器,導致他從佩魯西姆附近的戰場逃離,損失慘重(《歷史》[The Histories],第2冊,第141章)。經書的真理——上帝是輕慢不得的——得到證實。
在使徒時代之後的一個世紀,歷史資料證實,克理索(Celsus)——一位能言善辯的異教哲學家——寫了一篇嚴厲批評《聖經》和基督教的文章,引起了軒然大波。克理索寫道,《聖經》的教導是「荒謬的」,福音的記載是「騙人的」,任何相信單一上帝的人都是「被蒙蔽的」(謝勒[Sheler],《〈聖經〉是真實的嗎?》[Is the Bible True?],1999年,第9頁)。《聖經》倖存下來,基督教也傳遍了世界各地,但今天很少人聽過克理索!現代的《聖經》批評者如果重提克理索的觀點,應該記得他對經書的攻擊,曾遭到一位早期的宗教學者奧利金(Origen)回應,他的八卷本《駁斥克理索》(Against Celsus)逐點反駁,為《聖經》辯白。
四世紀初,羅馬皇帝戴克里先試圖剷除基督教。他對基督徒發動了可怕的迫害,並下令燒毀所有的《聖經》。然而,在短短幾年之內,新皇帝(康斯坦丁)竟下令製作50本《聖經》!在中世紀(約公元500-1500年),受異教哲學影響的學者教導說,經書上所記載的不過是寓言,不應該按字面理解。他們的象徵性解經方式假定《聖經》章節裡隱藏著更深層的含義,使字面上的意義變得不重要。《聖經》時至今日仍然存在,但這種思維方式今天也存在於許多神學院裡。象徵性解經方式是削弱《聖經》明確信息的一種非常巧妙方法,因其忽略了《聖經》的實際內容。
18世紀的世俗學者著迷於人類理性的表面力量和科學的新發現。這些批評者將人類的理性視為最終的權威,並對超自然的事物抱有偏見,因此他們開始對《聖經》假想的起源、表面的矛盾和假定的錯誤提出推測性的理論。然而,這些批評者的假設和猜測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事實上,他們的一些大膽言論現在看來顯得極為冒昧和幼稚。18世紀末,法國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預言基督教將在一個世紀內消失。可是,在他死後50年,日內瓦聖經公會在伏爾泰的家中,用他自己的印刷機製作了大量的《聖經》(CrossExamined.org,《伏爾泰的預言、家和〈聖經〉協會:真相還是神話?進一步驗證證據》[Voltaire’s Prediction, Home, and the Bible Society: Truth or Myth? Further Evidence of Verification],2019年8月18日)。歷史事實和考古發現清楚地表明,世俗批評者毫無根據的聲明和理論都是空談。
來自考古學的憑證
在過去的200年中,《聖經》批判的興起催生了許多懷疑經書默示的學者自信的主張。懷疑論者起初聲稱,由於《聖經》以外沒有證據證實《聖經》中提到的各種人物和地點,因此經書的作者一定是編造了這些人物和地點。這種觀點在「激進」的神學流派和世俗學術界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新聞界和媒體向社會灌輸這些觀念,使人更加懷疑《聖經》的可信性。儘管不斷有考古發現證實《聖經》的歷史準確性,並否定了懷疑者的假設,但這種疑慮和懷疑的態度至今仍然存在!
就在1992年,一些學者還自信地斷言:「沒有任何文學標準可以讓我們相信大衛比約書亞更真實,約書亞比亞伯拉罕更真實,亞伯拉罕比亞當更真實」(戴維斯[Davies],《尋找「古代以色列」》[In Search of ‘Ancient Israel’],1992年,第12頁)。然而,僅僅一年之後,在加利利北部進行挖掘的考古學家發現了公元前9世紀關於「大衛家」的碑文。傑弗瑞・謝勒(Jeffrey Sheler)⸺一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獲獎記者兼宗教作家⸺寫道:「對大衛的零散提及是歷史上的重磅新聞。在此之前,我們從未在《聖經》以外的古代記錄中發現……我們熟悉的猶大古代戰王的名字」(謝勒,1999年,第60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
數十年來,批評者一直將《聖經》中大衛與歌利亞的記敘視為宗教小說中的虛構故事。然而,最近「考古學家在《聖經》中所說的歌利亞故鄉(迦特,參閲〈撒母耳記上〉17:4)挖掘時,發現了一塊陶器碎片,上面刻有那個非利士人的名字,他們聲稱這一發現為《聖經》中大衛與巨人戰鬥的故事提供了歷史根據」(美聯社,《科學家發現陶器上刻有「歌利亞」字樣》[Scientists find ‘Goliath’ inscribed on pottery],2005年11月10日,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非利士碑文,可追溯到公元前950年,距離《聖經》記載的時間不到70年。
懷疑的學者多年來一直假設「在亞伯拉罕時代並沒有赫人,因為除了〈舊約〉之外,沒有任何關於他們存在的記錄。他們肯定是一個神話」。可是,後來「考古研究……發現了1,200多年的赫文明」(麥道衛[McDowell],《新鐵證待判》[The New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1999年,第11頁)。同樣地,批評者認為《聖經》中的始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是希伯來民間傳說中的虛構人物。然而,在敘利亞北部馬裡宮殿的皇家檔案中發現的楔形文字碑,可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之初(約為始祖時期),提到了「亞巴蘭(亞伯拉罕)、雅各伯和便雅憫人」(蓋司勒與布魯克斯[Brooks],《當懷疑論者問》[When Skeptics Ask],2013年,第201頁)。所有這些發現都支持了《聖經》的記載並駁斥了批評者的指控。
對《聖經》持懷疑態度的學者注意到,〈創世記〉中的創世記載與描述世界創造的巴比倫泥板之間有相似之處。這些學者淡化了兩者在記載上的重大差異,並認為《聖經》作者只是從其他來源借用材料。可是,在埃勃拉(位於現代敘利亞)發現了超過17,000塊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泥板,推翻了批評者的理論。那些埃勃拉文書(比巴比倫創世史詩早約600年)記載了「除《聖經》之外已知最古老的創世記載……那塊創世泥板與〈創世紀〉驚人地相似,都講述了一個生命體創造了天空、月亮、星星和地球。對比表明,《聖經》包含更古老、更少修飾的版本……它們﹝埃勃拉文書﹞摧毀了一神教從假定的早期多神教演變而來的重要信念」(蓋司勒,1998年,第208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
還有其他數十項值得注意的發現。麥倫普塔赫石碑記載了埃及法老征服以色列(約公元前1200年)。在尼姆魯德發現的黑色方尖碑描繪了以色列國王耶戶向亞述國王撒縵以色三世下拜的場景。耶路撒冷附近的碑文提到「該亞法的兒子約瑟」(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該亞法是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參閲〈馬太福音〉26:57)。一世紀凱撒利亞的一塊石上刻著「猶大長官本丟・彼拉多」(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彼拉多是羅馬總督;參閲〈馬太福音〉27:2)。這些刻在石板上的證據支持了這樣的結論:《聖經》作者所記錄的是事實而非虛構(參閲傑弗瑞[Jeffrey],《上帝的簽名》[The Signature of God],2010年,第60-63頁;謝勒,1999年,第111-112頁)。
考古學驗證《聖經》歷史準確性的方式,是不折不扣的令人矚目!正如著名的考古學家納爾遜・格魯克(Nelson Glueck)所寫的:「可以清楚明確指出,從來沒有任何考古發現反駁了《聖經》中提及的任何一事。已經有數十項考古發現以清晰的大綱或確切的細節證實了《聖經》中的歷史陳述」(格魯克,《沙漠中的河流》[Rivers in the Desert],1959年,第31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格魯克的評論呼應了另一位著名考古學家威廉・F・奧爾布賴特(William F. Albright)的話,他說:「毫無疑問,考古學已經證實了〈舊約〉傳統的實質歷史性……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重要歷史學派對《聖經》所表現的過度懷疑……已經逐漸失去信譽」(奧爾布賴特,《考古學與以色列宗教》[Archaeology and the Religion of Israel],1968年,第169頁;奧爾布賴特,《巴勒斯坦考古學與〈聖經〉》[The Archaeology of Palestine and the Bible],1933年,第127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歷史和考古的證據駁斥了批評者的觀點並支持了經書!
第四章
《聖經》是否準確保存下來?
我們如何得知《聖經》的文本在幾個世紀以來有否被準確地保存了下來?要信賴一本由40多位作者,在不同地點歷時1,500年撰寫的書籍,這符合邏輯嗎?我們能證明今天所擁有的文本是可靠的嗎?
如果《聖經》的確是全能的上帝所默示的話,他又鼓勵我們「查考事實」,那麼我們應該期待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聖經》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細心而準確的保存。這些證據確實可以在經書中找到!在猶太人的歷史文獻、早期教會學者的著作,以及許多現代的資料中也可以找到證據。《聖經》準確傳承的證據是顯著的、壓倒性的,而且確實是無可辯駁的!
〈舊約〉的保存
使徒保羅透露了在哪裡可以找到經書保存的證據,他寫道,「猶太人有甚麼比別人強呢?……上帝的聖言交託他們」(〈羅馬書〉3:1-2)。《聖經》學者伯納德・拉姆(Bernard Ramm)評論說:「相比其他手稿,猶太人保存它﹝舊約﹞的方式是絕無僅有的」(拉姆,《新教基督教證據》[Protestant Chrisitan Evidence],1957年,第230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當上帝向他們的祖先透露他的律法時,賦予了他們一個授命:「我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要謹守遵行﹝上帝的律例﹞……總要把它們傳給你的子子孫孫」(〈申命記〉4:1-10)。歷史清楚顯示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聖經》記載上帝直接將他的律法賜給摩西(約公元前1400年),而且「當摩西把這律法的話寫完在書上……摩西吩咐……利未人……把這律法書拿來,放在……約櫃旁」(〈申命記〉31:24-26)。這個約櫃是一個盒子,裡面裝有上帝刻的律法石板和摩西的著作(參閲〈申命記〉10:5)。它保存在帳幕中,後來又保存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內。《聖經》顯示祭司以斯拉在公元前五世紀向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宣讀並解釋「摩西的律法書」(〈尼希米記〉8:1-12)。到公元前150年,甚至有來自《聖經》以外的證據表明《摩西五經》(〈舊約〉前五卷)是摩西所寫(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56頁)。在公元一世紀,耶穌和使徒也引用摩西的書,並將其視為受默示的經書(參閲〈馬可福音〉12:19-27;〈約翰福音〉1:17;〈羅馬書〉10:5)。因此,《聖經》本身說明了經書如何世世代代保存和被使用。
正典相對於紊亂
《聖經》和歷史資料也都證明,〈舊約〉是由被公認為神聖默示的特定書卷所組成。被認定為受默示的書卷名單成為了〈舊約〉的正典,即《希伯來聖經》。在公元一世紀,耶穌(〈路加福音〉24:44)和猶太教師斐洛(Philo)都提到了〈舊約〉正典的三個主要部分: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參閲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60頁)。第一世紀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承認《希伯來聖經》由22卷書組成⸺文本基本上與形成我們現代〈舊約〉的39卷書相同,不過以不同的方式劃分⸺而且這些書卷「自古以來都公認為正典」(同上,第61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舊約〉的22卷書和〈新約〉的27卷書組成了完整《聖經》的49卷書(49被認為是完成的數字),這表明有神聖的思想在引導這個過程。《聖經》可不是是雜亂無章的書籍集合!
現代學者普遍同意,希伯來經書很早就被認定為是受默示的。根據一個資料來源,「有證據支持這樣的理論,即希伯來正典的確立遠早於公元一世紀末,很可能早在公元前四世紀,並且肯定不晚於公元前150年」(麥道衛,1999年,第26頁)。另一份資料稱:「沒有人懷疑《摩西五經》在公元前五世紀的以斯拉和尼希米時期已經是完整的正典……這樣的證據意味著在基督教時代開始時,所有﹝舊約﹞正典書卷的身份已經廣為人知,並且得到普遍接受」(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56,61頁)。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任何一位《聖經》作者或早期教會學者接納,兩約之間時期的偽經是受到默示的。
精確完成的抄本!
可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舊約〉經書有多可靠呢?〈舊約〉的文字是否準確傳給我們?細想一下憑證。在約公元前500年至約公元1000年的期間,「猶太教有一連串的學者負責標準化和保存《聖經》文本」(麥道衛,1999年,第73-77頁)。最早的抄經士(Sopherim)(公元前400年至公元200年)與以斯拉一起工作,「直到基督時代都被視為《聖經》的保管人」(同上,第74頁)。接著是塔木德學者(Talmudists)(公元100年至500年),最後是馬索拉學者(Masoretes)(公元500年至1000年)。大量的記載證實,這些抄經士抄寫《聖經》文本時極其小心,他們計算書中的字數,計算字母在書中出現的次數,甚至指出《摩西五經》中的中間字母和《聖經》中的中間字母!
由於〈舊約〉手稿的製作和傳承過程中對細節的審慎考慮,現代學者承認「《希伯來聖經》傳承得極為精確……可以有把握地說,古代沒有其他作品傳承得如此精確……。﹝這幾乎是奇蹟﹞」(麥道衛,1999年,第70-71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1947年《死海古卷》的發現,證明猶太人對〈舊約〉文本的保存和傳承是何等準確。在死海附近的一個洞穴中發現這些捲軸之前,希伯來文本的最古老抄本可追溯到公元1000年左右。新發現的捲軸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大約早了1,000年!這些書卷包含兩份幾乎完整的〈以賽亞書〉,經證實「95%以上的文字與我們標準的《希伯來聖經》一字不差……百分之五的差異主要是明顯的筆誤和拼寫上的差異」(艾基新,1996年,第29頁)。死海古卷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明〈舊約〉的文字在2,000多年來沒有更改過!
〈新約〉的保存
〈新約〉的可靠性基於大量可找到的資料。學者們輕而易舉地確認:「〈新約〉的手稿比古代世界任何其他書籍的手稿都要早、都要多」(蓋司勒,1998年,第93頁)。這些手稿清楚顯示〈新約〉「傳到我們手上時沒有或近乎沒有任何變動」(沃菲爾德[Warfield],《〈新約〉文本批判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New Testament],1887年,第14頁)。
超過24,000份希臘文、拉丁文和其他語言的〈新約〉手抄本提供了有關該文本的證據。最早的〈新約〉手稿可追溯到使徒作者幾十年或幾世紀之內。相較之下,荷馬的《伊利亞特》([Iliad],寫於公元前8世紀)只有653份手稿,而現存最早的抄本可追溯到約公元前400年⸺也就是《伊利亞特》創作後約500年。凱撒大帝、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Tacitus)和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至今僅存10-20份抄本,最古老的手稿是在原著創作1,000年後抄寫的(麥道衛,1999年,第39-43頁)。與〈新約〉相比,古代世界沒有任何其他文獻能留下如此豐富的資料,證明其文本傳承的可靠性。除了眾多現有的手稿外,早期基督教作家還廣泛引用〈新約〉,以至於幾乎全本〈新約〉都可以透過其他資料重建。
批評者認為福音書是在使徒死後數世紀由不知名作者撰寫的。然而,〈約翰福音〉最早的片段可追溯到公元130年,也就是使徒死後大約30年。這支持了〈約翰福音〉是在第一世紀末寫成的傳統觀點(參閲麥道衛,1999年,第38頁)。此外,「從基督教興起後的前兩個世紀來看,沒有證據顯示福音書在沒有附上作者姓名的情況下流傳」(謝勒,1999年,第33頁)。一位學者觀察到:「如果我們將〈新約〉文本的現狀與任何其他古代著作的現狀進行比較,我們必須……宣稱其為極其正確」(沃菲爾德,1887年,第12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另一位著名學者表示:「說《聖經》文本的實質是確定的,一點也不為過。尤其是〈新約〉的情況更是如此……而這種說法是不能套用於世上任何其他古籍」(凱尼恩[Kenyon],《我們的聖經與古代抄本》[Our Bible and the Ancient Manuscripts],1898年,第10-11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
〈新約〉正典
數十年來,批評者一直指責〈新約〉是在耶穌和使徒生活後一個多世紀才寫成的,而且可能是由匿名作者拼湊而成。如此晚期的創作使得神話和傳說有時間滲透到文本中。正如在《達文西密碼》中所見的,一些激進的神學家和現代作家還聲稱,〈新約〉的書卷是由帶政治動機的委員會選定的,有價值的書卷被刻意省略,因而影響了《聖經》的準確性和價值。然而,〈新約〉的內在證據、歷史事實和現代學術的權威都駁斥了這些觀點!
今天,大多數可信的學者都同意「〈新約〉正典,包括福音書和大部分保羅書信,是在公元一世紀末形成的……經證實的福音書正典日期不晚於公元60-100年」(蓋司勒,1998年,第520頁)。無論是〈路加福音〉或〈使徒行傳〉(也是路加所寫)都沒有提到公元70年耶路撒冷和聖殿的毀滅,而這對猶太人來說是該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事實上,沒有一位〈新約〉作者提到聖殿被毀,這強烈顯示〈新約〉正典是在早期撰寫的。
〈新約〉書卷本身顯示,作者們認識到哪些著作是上帝所默示,並屬於正典。使徒保羅寫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哥林多前書〉14:37)。保羅寫道,使徒的教導是神聖默示的,應該在教會裡誦讀,「因為你們聽見我們所傳上帝的道的時候,你們領受了,不以為這是人的道,而以為這確實是上帝的道」(〈帖撒羅尼迦前書〉2:13;5:27)。彼得警告那些歪曲保羅著作的人是在歪曲「經書」(〈彼得後書〉3:15-16)。教會早期幾世紀的學者接受使徒的著作為經書,但他們「都清楚區分自己的﹝著作﹞和受默示、有權威的使徒著作」(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71頁)。這有力地證明,〈新約〉正典在教會歷史上很早就被承認了。
宗教歷史學家特土良(Tertullian)在200年代初期撰寫過著作,似乎是第一位將基督教經書稱為〈新約〉的作家。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因這「將〈新約〉經書與〈舊約〉放在同等的默示和權威地位上」(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66頁)。從300年代開始,我們就有記錄顯示〈新約〉正典包含27卷書⸺與我們今天的書卷相同。亞歷山大主教阿塔納西(Athanasius)在公元367年寫的一封信,提供了最早關於〈新約〉正典之確切27卷書的記錄。他的信「旨在永久性消除某些偽經的使用」,信中警告說:「任何人都不要在這些書卷上添加任何內容;也不要讓任何內容被刪除」(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74頁)。後來,在公元397年,迦太基教會理事會頒布法令:「除了正典經書(理事會列出的27本書)之外,沒什麼可以在教會中以神聖經文的名義來閱讀」(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74頁)。其目的顯然是確定哪些書卷屬於受默示的〈新約〉正典,並杜絕偽經的使用。
偽經書又如何?
偽經到底是什麼?為何這些在早期教會中是一個爭論的問題?其內容在今天還有意義嗎?「偽經」(Apocrypha)(意思是隱藏或隱秘),是指猶太人和初期教會都不曾接受為默示或正典一部分的書卷(參閲康福特編輯,2003年,第79-94頁;蓋司勒,1998年,第28-34頁)。大多數偽經可追溯到新、舊約之間時期,由匿名作者或以經書中提到的人或地的名義撰寫。這些書卷並未聲稱受到默示。它們不包含預見性的預言,反而包含歷史和地理上的錯誤,宣揚與正典經書相矛盾的虛構想法和錯誤教義。耶穌和〈新約〉作者從未承認偽經是經書。「在最初的近四個世紀裡,沒有任何正典名錄或教會理事會接受過偽經」(蓋司勒,1998年,第33頁)。
公元前250年左右,70位學者在亞歷山大完成了希伯來經書的希臘文譯本,稱為《七十士譯本》。雖然一些偽經與《七十士譯本》中的正典一起出版,但這個譯本並沒有由猶太傳統抄經士監督,那些抄經士的中心位於提比哩亞和巴比倫。
約瑟夫在公元一世紀時寫道,「我們……只有二十二卷書……被公正地認為是神聖的」(《反駁阿皮翁》[Against Apion],第一卷,第8節),他特別將偽經的書卷排除在希伯來正典之外。第一世紀在亞歷山大的猶太教師斐洛,「大量引用〈舊約〉中幾乎所有正典書卷。然而,他從來沒有一次把偽經當默示的引述」(蓋司勒,1998年,第32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奧利金、耶路撒冷的西里爾、亞歷山大的阿塔納西和傑羅姆(Jerome)等著名的早期作家,都否決這些偽經為不真實。事實上,於公元400年左右編纂了《拉丁文武加大聖經》的傑羅姆,是第一個使用「偽經」一詞的人,他指的是那些被認為不屬於受默示的《聖經》正典的書卷,因此不應用來建立教義。傑羅姆與神學家奧古斯丁發生了爭論,奧古斯丁認為偽經是受上帝默示的,應該納入正典,顯然是因其已被收錄在《七十士譯本》中。
在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徒(跟隨傑羅姆的思想)拒絕接受偽經,認為其未經默示,偽經因此成為一個主要議題。然而,在1546年的特倫特大會上,羅馬天主教領袖(跟隨奧古斯丁的思想)宣佈這些書卷是〈新約〉正典的一部分。這是羅馬教會試圖抗衡馬丁路德和其他改革者的影響,他們的教導反對獨身主義、為死者禱告以及煉獄,因這些思想並非來自正典經書,而是在一些偽經書卷中出現。可是,有關偽經的爭論並沒有就此結束。
靈知「福音」?
1945年,在尼羅河畔盧克索以北的埃及小鎮那格哈馬迪(Nag Hammadi)附近發現了一批通稱為「靈知福音書」的書籍。靈知派(Gnosticism)涵蓋了廣泛的異端思想,包括早期教會領袖認為是行邪術的西門所提出的許多觀點(參閲〈使徒行傳〉8:9-25;蓋司勒,1998年,第274頁)。靈知派著作中包含了基督所謂的「秘密言論」,與他的〈新約〉教義截然不同。在〈多馬福音〉中,耶穌勃然大怒,使一個冒犯他的孩子變得衰弱(3:1-3)。在另一部作品中,耶穌在安息日製作黏土小鳥;當他的父母糾正他時,他拍拍手,鳥兒就飛走了。〈腓力福音〉暗示基督與抹大拉的瑪利亞有過一段浪漫的關係。〈瑪利亞福音〉堅稱瑪利亞是基督門徒的真正領袖。
早期的教會領袖譴責靈知派的著作是偽造和異端的。然而,現代的《聖經》批評者,以及修正主義神學家、創意作家和神秘的新時代人,卻復興了這些「另類」福音書,並將其說成與正典經書同樣可信。廣泛閱讀的虛構小說《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作者丹・布朗(Dan Brown)大量借鑒了靈知派著作中的異端思想,以及神秘、異教的女神崇拜和神秘主義。在他的小說中,他「證明了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個堅強、獨立的人物、耶穌的贊助人、耶穌運動的共同創始人、耶穌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唯一的信徒、她自己福音書的作者、他的浪漫伴侶,以及他孩子的母親。對於今天在各種信仰的教會中感到被輕視、歧視或不受歡迎的數百萬女性來說,這本小說讓她們有機會以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早期的宗教歷史……。《達文西密碼》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對於女性在基督教誕生過程中的強大角色,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這些主題已經成為哈佛神學院和其他智識中心的主流」(伯斯坦[Burstein],《密碼的秘密》[Secrets of the Code],2006年,第xxvii頁)。
當丹・布朗讓他的主角說:「我們的父親教導我們關於基督的一切幾乎都是虛假的」、「親愛的,《聖經》是人類的產物,不是上帝的」時,他就是在宣揚一種企圖削弱並詆毀《聖經》以及《聖經》中的耶穌基督的議程和世界觀。儘管《達文西密碼》的情節看似「鼓吹不惜任何代價勇敢尋找真理,但其真正目的卻是要削弱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特質之一⸺相信《聖經》中所記載的福音原始訊息,是上帝獨一無二、受默示的話語」(加洛[Garlow]與瓊斯[Jones],《破解密碼》[Cracking the Code],2005年,第72頁)。像《達文西密碼》這樣的書,真正的危險來自於在缺乏歷史和《聖經》知識的人心中埋下的疑慮。對這些人來說,偽經的虛構可能看似事實,從而導致他們對受默示的經書的真實本質受到欺騙。公開聲明哪些書卷是〈舊約〉和〈新約〉的正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為了清楚區分受默示的書卷和虛假、誤導人的靈知派著作。
第五章
人生重大問題的真正答案
今天,許多人生活在物質主義的世界裡,生活富足且充裕。與人類歷史上任何其他時期相比,今天有更多人享有更高的生活水準。然而,口袋裡有了更多的錢,手上有了更多的時間,數百萬人仍然覺得生活空虛和毫無意義。今天越來越多人發現,金錢、物質和尋找終極體驗根本無法提供持久的快樂、消除空虛感,或為人生的重大問題提供有意義的答案:我為何出生?我為何在這裡?我為何存在?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我死後會怎樣?
那些願意花時間超越自我的人,很快就會注意到現代世界的莫大不平等,並且感到疑惑:為何數以百萬計的人要忍受缺乏食物、缺乏淡水、缺乏衛生設施和住房不足之苦?為何有這麼多人被敗壞國家的貪腐領導人剝削和虐待?為何戰爭和蓄意的血腥暴力與恐怖主義行為在世界各地不斷擴散?為何沒有和平?數百萬人想要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知道自己無法實現。那麼,如果真有上帝的話,為何上帝沒有干預呢?
從大多數宗教領袖和世俗哲學家口中聽到的含糊答案,很少讓人會感到滿意。如果說人類只是「穿著褲子的猿猴」⸺只不過是一袋袋基因,在漫無目的的宇宙中掙扎求存,等待死亡時永恆的虛無⸺這並不能提供一個激勵人活下去的理由。另一方面,認為人生的目標是坐在雲端彈奏豎琴度過永恆,這似乎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幻想。聽到「上帝是愛」⸺繼而目睹世界上所有的邪惡和不平等⸺這根本說不通。可悲的是,今天有許多人被誤導,以為這些都是「最好不過」了。
但這是一派胡言!大多數認為這些就是人生重大問題的最佳答案的人,從未聽過上帝記錄在《聖經》中的真正答案!許多神學家不知道或不相信《聖經》對人生重大問題究竟有何解釋。由於我們的社會對超自然的事物存有偏見,而這些偏見又是由那些不相信《聖經》中的個人並全能的上帝之《聖經》學者所促成的,因此數百萬人已經習慣了對《聖經》中可能揭示的這些主題都抱持懷疑的態度。然而,《聖經》在人生重大問題上給我們提供了真正的答案!
人生的意義
現代流行的觀念認為生命起源於滾燙黏稠的益生菌湯池中(類似於異教希臘哲學家所擁護的觀念),以及人類是從類似猿猴的祖先演變出來的(如查爾斯・達爾文的門徒所假定的),與此相反,《聖經》揭示上帝是照著他自己的形像創造人類的(〈創世記〉1:26-28)。您是否能相信這句話,將取決於您是否能接受大量證實《聖經》確實是上帝的話語的證據。根據經書,人類並非如某些古代哲學家所假設的,是為了娛樂眾神而被創造出來的。《聖經》揭示上帝創造人類是為了讓他們學習管理大地(〈創世記〉1:26-28;2:15),並透過學習辨別對錯來建立品格(〈創世記〉2:16-17)。根據經文,上帝建立了婚姻和家庭制度(〈創世記〉2:18-24)。他也設定了婚姻中的角色,並揭示了重要的準則,使這些上帝所旨定的制度能順利且成功運作(〈馬太福音〉19:3-9;〈以弗所書〉5:22-33;6:1-4;〈提摩太前書〉2:8-15;〈彼得前書〉3:1-7)。
《聖經》之所以強調我們要學習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及在婚姻和家庭中順利運作的原因,是我們受造成為上帝屬靈家庭的成員(參閲〈羅馬書〉8:15-17;〈希伯來書〉2:5-11;〈約翰一書〉3:1-3)。如果我們有資格成為這個屬靈家庭的成員,當耶穌基督再來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時,我們就會與他一同作王(參閲〈啟示錄〉1:4-6;5:10)。如果正確理解,《聖經》就會清楚揭示,我們死後不會飛上天堂(參閲〈約翰福音〉3:13;〈使徒行傳〉2:29,34;13:36)。當您了解實際上經書對生命目的之揭示時,您就可以開始了解為何當今「主流」基督教的教導不太令人滿意或信服。若要進一步了解經書所揭示的生命真正目的,請索取我們的免費小冊子《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上帝的計劃
但是,人類歷來所遭受苦難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世上為何有這麼多邪惡?為何上帝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如果真有上帝,為何他沒有採取行動?人之所以會問這些問題,是因為不了解上帝在世間有他的計畫和目的。經書揭示了他的計畫,並在他命令其人民遵守的聖日中,描述了這計劃(〈利未記〉23)。上帝的計畫不僅揭示了我們在世界上所看到的問題的起因,還揭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今天許多人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撒旦是真實的人則更少。然而,經書揭示了不少關於這個靈體的事。《聖經》揭示撒旦原本是上帝寶座的「受膏的基路伯」,他犯了罪,「暴力充斥其中」,帶領三分之一的天使叛逆上帝(參閲〈以西結書〉28:1-19;〈以賽亞書〉14:12-17;〈猶大書〉6;〈啟示錄〉12:4)。我們今天看到世上有這麼多的邪惡,因為撒旦是「世界的神明……迷惑普天下」,他影響人拒絕上帝在《聖經》中揭示的指示和生活方式(〈哥林多後書〉4:3-4;〈以弗所書〉2:1-2)。你需要自己閱讀這些經文,來核實《聖經》有關這欺騙了全世界的個體究竟說了什麼(〈啟示錄〉12:9)。
《聖經》中的聖日描繪了上帝救恩計畫的主要步驟。這些步驟揭示耶穌基督為人類的罪而死,取代這世界的神撒旦。耶穌接著興起他的教會(〈使徒行傳〉2)⸺稱為「上帝的教會」(〈哥林多前書〉1:2;10:32;15:9;〈哥林多後書〉1:1)⸺向世人傳揚上帝的國度的福音(〈馬可福音〉16:15),並準備一群信徒成為「初熟的果子」(〈雅各書〉1:18;〈羅馬書〉8:23;〈啟示錄〉14:1-5),在即將來臨的上帝國度中與他一同作王一千年⸺這段期間稱為千禧年(〈啟示錄〉20:4-6)。
《聖經》也揭示,當基督再臨的時候,撒旦會被捆綁並奪去勢力(〈啟示錄〉20:1-2)。這就是上帝消除邪惡的方式,並會使用他所預備的人來解決世界的問題。這一切都會按照經書中揭示上帝的計劃發生。想了解更多關於上帝對人類的偉大計劃,請索取我們的免費小冊子《聖日:上帝的總體計劃》。欲了解更多有關從耶穌基督開始的教會,及其千百年來走過的非凡艱險歷程,請索取我們的小冊子《經過時代的上帝的教會》。
來世
但未來真正的希望是什麼?我們為何要與這世界的試煉和誘惑搏鬥?學習遵守上帝的律法和《聖經》指示的生活價值何在?當我們了解《聖經》對上帝國度的揭示,以及為何稱之為「福音」時,答案就會浮現。「福音」一詞的意思是好消息,而《聖經》中關於上帝國度的訊息就是好消息⸺是令人興奮的消息!《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國度的福音,不是關於你心中的溫馨空泛感覺。那是關於耶穌基督將在世上建立的世界政府。
《聖經》清楚揭示耶穌將會重返耶路撒冷(〈撒迦利亞書〉14:4)。他將掌管這個世界的王國(〈啟示錄〉11:15-18),並建立一個世界政府,為這個星球帶來真正的正義和持久的和平。耶穌將得到聖徒的幫助,聖徒懂得上帝的律法,並學會在上帝的家庭中發揮作用,他們將擔任民事和宗教領袖⸺「國民和祭司……執掌王權」(〈啟示錄〉5:10)。上帝的政府將為地球帶來和平與正義(〈以賽亞書〉9:6-7)。聖徒也將發揮教師的功能(〈以賽亞書〉30:20-21),解釋上帝的律法(〈以賽亞書〉2:2-4),向人展示和平之路(〈詩篇〉119:165),並幫助他們了解爭鬥和戰爭的真正原因(〈雅各書〉4:1-4)。基督徒被敦促「在我們的主……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18),以便他們準備好在這個即將來臨的國度中與基督一起統治。
《聖經》揭示,在即將到來的上帝國度中,重建的城市將促進社區意識,並與環境和諧相處(〈以賽亞書〉61:4;11:6-9;〈阿摩司書〉9:13)。我們被污染的星球將會恢復生機,變得富饒(〈以賽亞書〉35:1-7;〈阿摩司書〉9:13)。當人學習遵守《聖經》的個人和公共衛生法度時,全球疾病的詛咒將會消除(參閲〈利未記〉3:17;7:23-27;11:1-47)。世界各族人民將學習說同一種語言(〈西番雅書〉3:9),「耶和華的知識要遍滿全地,好像水充滿海洋一般」(〈以賽亞書〉11:9)。《聖經》稱即將到來的上帝國度為「安舒的日子」,屆時將「萬物復興」(〈使徒行傳〉3:19-21)。使徒保羅稱之為「將來的世界」或「來世」(〈希伯來書〉2:5)。我們也稱之為「未來世界」。《聖經》將這些經文教導作為我們對未來的真正希望!
現代的批評者對於按照字面意義來理解經書嗤之以鼻。許多傳道人甚至不提我們在這本小冊子中所涵蓋的令人興奮的《聖經》資訊。反而,大多數人甘願忽略甚至不理會歷史所揭示之初期教會的教導和信仰。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寫道:「古老而流行的千禧年教義與基督的第二次再臨密切相關……這是一個歡樂的安息日,為期一千年;基督與凱旋的聖徒和選民……將在地上統治……從與直系門徒對話的賈斯汀馬丁(Justin Martyr)和愛任紐(Irenaeus)開始,一連串的教父都小心翼翼地灌輸這個千禧年的保證……儘管這個觀點可能未被普遍接受,但這似乎是正統信徒的主流想法;而且這個觀點似乎非常符合人類的慾望和理解,因此這對基督教信仰的進步肯定有相當大的貢獻」(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1829年,第2卷,第251-253頁,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
吉本明確地寫道,早期的基督徒相信並教導千禧年⸺即將來臨的上帝國度。《聖經》中令人興奮和鼓舞人心的上帝國度福音激勵了信徒,並促進了早期教會的成長。不過,吉本也記錄了早期神學家如何受到異教哲學的影響⸺相信自己比上帝所揭示的話語知悉更多⸺漸漸淡化經書中這個重要的教導,然後再加以辯解,先是稱之為寓言,後來又稱之為異端。數以百萬計的人忽略了⸺或從未聽過⸺《聖經》對人生重大問題的真正答案,因為大多數學者和宗教領袖都拒絕了⸺或從未聽過⸺這些答案!這就是為何現今許多人覺得生活空虛、毫無意義的一個原因。
結論
真相與後果
在我們的現代時代,許多人深表懷疑或公開不相信有一位全能超自然的上帝默示了經書。許多人假定《聖經》與任何其他由人撰寫的書籍無異。許多人還假定現代學術已經完全否定了《聖經》,並且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不是這樣。然而,正如我們在這本小冊子中所看到的,事實剛好相反!這些廣泛持有的信念和假設,實際上是完全違背事實的虛構!
您所面對的重大問題,也是今日許多人所面對的挑戰,是:關於《聖經》,您到底要相信什麼?您會相信這本小冊子所討論的事實(這本小冊子只觸及這個龐大主題的表面),還是您會接受懷疑論者的推測,這些推測主要是透過忽略事實來削弱和貶低《聖經》?
《聖經》中的上帝可以挑戰我們「凡事要察驗」並「證明」他是否存在(以及他是否默示了《聖經》),因為有如此多的非凡且無可辯駁的證據!真正的《聖經》學者知道《聖經》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宗教書籍都不同,而《聖經》最大的特色就是預言。研究預言的學生都知道《聖經》包含數百個具體的預言,這些預言都一致且準確地應驗了。地球上沒有任何一本書包含如此非凡的預言資料,而人類預測未來的努力根本無法與《聖經》預言的範圍和準確性相比。這一切都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指向《聖經》的神聖起源。
歷史事實顯示,儘管有人合力取締、鎮壓、篡改、焚燒和破壞《聖經》,但《聖經》仍得保存下來,並準確地傳承了好幾千年。《聖經》在如此惡劣和充滿敵意的環境下繼續存在,有力地支持全能的上帝默示了「主的道永遠常存」和「我的籌算必立定」等《聖經》語句。考古發現持續印證《聖經》的歷史準確性,並削弱批評者的臆測理論,其令人瞩目的手法清楚肯定經書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聖經》為人生的重大問題提供了真正的答案,不像學者、哲學家和神學家所提供的純粹陳詞濫調。這強烈顯示《聖經》的答案是由超自然的來源揭示的。
但是,為何批評者和懷疑論者(他們往往受過高等教育)不理會事實,繼續聲稱《聖經》只是一系列神話和傳說,不值得信賴為歷史、神學或科學資訊的來源呢?具有世俗思想的學者在當今數百萬人的心中植入了對《聖經》的懷疑,這是否意味著什麼?忽略《聖經》是上帝默示之言的證據會有什麼後果?經書提供了翔實的答案,也提出了令人警醒的警告。
《聖經》揭示了這種廣泛的欺騙的原因:撒旦「迷惑普天下」(〈啟示錄〉12:9)。當我們考慮到許多人對《聖經》所積累的難以置信的錯誤觀念時,我們當然可以明白這一點。耶穌預言「世代的終結」的一個跡象是假教師的數目會越來越多,他們散播虛假的教導,「要迷惑許多人」(〈馬太福音〉24:3-5,11)。使徒彼得警告說,假教師會巧妙地引入「使人滅亡的異端」,從而詆毀上帝的真理並欺騙許多人(〈彼得後書〉2:1-3)。他還警告說,「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對經書提出懷疑,並忽略歷史的事實(見〈彼得後書〉3:3-9)。這種欺騙行為在末世會很普遍。
然而,使徒保羅揭示,好譏誚的人和假教師將會從他們所嘲笑和藐視的上帝那裡得到嚴重的後果。他寫道:「上帝的憤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行不義壓制真理的人。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把他當作上帝榮耀他……他們的思想變為虛妄,無知的心昏暗了。他們自以為聰明,反成了愚昧」(〈羅馬書〉1:18-22)。保羅對當時被誤導的異教知識份子的譴責,也適用於今天被誤導的學者和批評者——他們忽視了指向上帝是《聖經》的作者和維護者的有力證據。我們要記得審判即將降臨!
先知耶利米對他同時代的人的嚴厲譴責也適用於我們現今的時代。耶利米警告說:「先知不過是一陣風,﹝上帝的﹞道也不在他們裏面……先知說假預言……我的百姓也喜愛這樣……文士的假筆舞弄虛假……那些先知託我的名說假預言,我並未差遣他們……所言虛假、心存詭詐的先知……他們……所做的夢,想要使我的百姓忘記我的名……以謊言和魯莽使我百姓走迷了路……他們對這百姓毫無益處」(〈耶利米書〉5:13,31;8:8;14:14;23:26,30-32)。上帝透過耶利米說,因為他的子民「離棄我……的律法,不聽從我的話……反隨從自己頑梗的心行事……我要把他們分散在……列國;我也要使刀劍追殺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耶利米書〉9:13-16)。《聖經》清楚揭示,那些背棄上帝的律法而宣揚自己的理論,或跟隨那些宣揚自己的理論的人,將會有嚴重的後果。
然而,那些證明並相信《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並且遵行上帝的《聖經》指示的人,會得到奇妙的益處。大衛王曾寫道:「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有福了……你的命令……使我比仇敵有智慧……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喜愛你律法的人大有平安,任何事都不能使他們跌倒……你一切的命令是確實的……你話語的精髓是真實的」(〈詩篇〉119:98,105,151,160,165)。《聖經》揭示,上帝會眷顧那些對他的話語深表敬意,並願意遵行其指示的人。先知以賽亞寫道:「我所看顧的是困苦、靈裏痛悔、因我言語而戰兢的人」(〈以賽亞書〉66:2)。
《聖經》揭示上帝並沒有任由人類在沒有基本準則或沒有人生重大問題的重要答案的情況下掙扎。上帝默示並保存《聖經》的方式是其他任何書籍都無法做到的。他在經書中寫滿了數百個準確預測未來的預言,使《聖經》有別於世上所有其他宗教書籍。儘管《聖經》是數千年前寫成的,考古學的發現和歷史的事實繼續證實其真確性。這些事實簡直令人震惊,沒有理由可以否認!
當您衡量批評者對《聖經》的主張與《聖經》神聖默示的龐大證據時,您只剩下一個明確的選擇。您可以選擇相信批評者的理論可能有一定的事實根據,同時等待下一個理論的改變和假設的修正。或者您可以相信來自考古學、歷史和應驗預言的證據,這些證據清楚顯示《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是事實,不是虛構的!